?關(guān)于粵語,有很多說法。廣州人喜歡稱之為“廣州話”,香港地區(qū)的朋友喜歡叫“廣東話”,廣東地區(qū)很多朋友則稱為“白話”,還有更專業(yè)的人士稱之為“廣府話”……
無論哪一種說法,粵語作為省港澳地區(qū)的主要語言,一直擁有著自己獨特的傳統(tǒng)與文化。
甚至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,粵語不僅僅是粵港澳地區(qū)的主要交流用語,更借著粵語歌和流行文化,傳遍中華大地。許多不懂粵語的北方朋友,也能哼上兩首譚詠麟、張學友。
時至今日,雖然粵語歌的流行程度已不及當年,還是有很多不懂粵語的朋友唱起《海闊天空》來,依然像模像樣。
但讓我們感到很可惜的是,近年來在本地,越來越多的年輕人,特別是學齡的小朋友,對于粵語越來越陌生了。
普通話的普及,當然有利于全國的交流和溝通,但能使用自己祖祖輩輩使用的語言,也是一種幸福與自豪。我記得曾經(jīng)寫過一篇文章,建議家長們先教會子女講粵語,等到他們上學了自然會學普通話,這樣一來就能普粵雙語兩不誤了。
我不知道有多少家長看到了我的那篇文章,也不知道有多少家長會身體力行,教自己的子女講地道的粵語,但從身邊的例子,我確實能感受到近幾年會說粵語的小朋友似乎比之前又多回一些。
大概有不少家長們也意識到這個問題了吧。
?其實,除了對母語的感情之外,懂粵語對語文的學習也是很有好處的。因為粵語保留了更多古漢語的發(fā)音特點,音調(diào)更豐富,還保留了入聲字,不但有利于字詞的分辨,念起古詩文來也分外有味道。
前不久央視的《經(jīng)典詠流傳》節(jié)目,羅家英和汪明荃就表演了一段粵語的歌曲和朗誦,讓觀眾直觀地感受到粵語之美。
用粵語讀古詩詞,是特別有味道,也特別合適的事。因為粵語里保留了更多古漢語的發(fā)音,唐詩宋詞,用粵語讀起來,韻味更深長,發(fā)音更動聽,甚至常常更加押韻。
例如大家從小就會讀的駱賓王《詠鵝》:
?鵝,鵝,鵝,
?曲項向天歌,
?白毛浮綠水,
?紅掌撥清波。
這首膾炙人口的唐詩如果用普通話來讀,鵝字和歌字是押韻的,但最后的波字卻不押韻,讀起來不免有點奇怪。駱賓王身為初唐四杰,詩文雙絕,斷沒理由寫個詩都不押韻吧?
但這首詩大家只要用粵語來讀,鵝、歌、波三個字都是同一個韻腳,一氣呵成,爽快之至。
類似的例子有很多,當然也有用粵語讀不押韻而用普通話讀押韻的,但總體而言,粵語押韻的機會更高一些。這大概是因為粵語本來就部分來源于唐宋年間幾次南遷的人群,其中蘊含了更多唐宋年代古漢語的發(fā)音吧。
如果你也是一位家長,你愿意讓自己的小朋友學習粵語,使用粵語嗎?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話,有一個活動你一定不能錯過——喜馬拉雅粵語頻道主辦的《粵讀唐詩》活動已經(jīng)開始,歡迎各位家長和小朋友們一起來參加。
只要進入活動頁面,錄下你和孩子朗讀任意一首唐詩的聲音,就可以成功參與。
這次活動邀請了包括我在內(nèi)的多位媒體人給小朋友們做朗讀示范,還準備了豐富的獎品,等待各位小朋友來贏取。還有機會成為喜馬拉雅的簽約小主播??!
不過我覺得最重要的,還是讓你的小朋友開口,講屬于我們自己的粵語。
學而時習之,粵語讀唐詩,快掃描二維碼,一起參與啦!
最新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