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4月23日,世界閱讀日。
打開各個新聞客戶端、社交平臺,都能看到各式各樣關于讀書的話題和討論,也能看到很多老師、作家、精英人士出來呼吁大家多讀書,然后給大家說讀書有些什么什么好處。
我最近在講宋朝的歷史,宋朝就是一個非常鼓勵讀書的時代。從宋太祖說:”宰相當用讀書人”,到宋太宗親自以身作則每天讀三卷《太平御覽》,還發(fā)明了”開卷有益”這個成語,再到宋真宗編寫勸學的文章詩歌,創(chuàng)作出”書中自有黃金屋,書中自有顏如玉”的名句,都可以知道在宋朝,讀書是一件既光榮又實用的事。
不過中國人向來沒有把”讀書”、”上學”和”閱讀”這幾件事清晰地分開,所以一提讀書,有人覺得說的是學生上學學習,有人覺得是自己在家里閱讀,有點兒糾纏不清。
事實上,世界閱讀日,提倡的是”閱讀”,而不是”上學”。
我們都知道,上學一定是有用的。人必須受教育,掌握一定的知識和技能,才可以在社會中生存。而在教育的過程中,書本是教育的重要工具,所以理論上每個人都一定要讀書。
但閱讀不一樣。閱讀是一個自主性的動作,需要你自己主動去做。有很多人在學校畢業(yè)之后就幾乎不再閱讀,有更多人在到了一定的年齡階段之后也會放棄閱讀。而且說真的,閱讀未必有用,很多人讀了一大堆書也不見得有什么過人之處。
不閱讀的人的理由很多,例如工作太忙啦,閱讀沒什么實際用途啦,年紀大了讀不進去啦……
可能對于他們來說,閱讀是一件痛苦的事,翻開書本看到一堆密密麻麻的字就頭痛,看到文字就回想起應試教育刷題的時光。如果確實如此,那也沒有辦法,畢竟一個人不閱讀也不會少幾斤肉,一樣能活得好好的。
只是,不閱讀,便少了很多可能性——我覺得這才是閱讀最大的作用。
人的可能性有很多,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天賦和能力,可能會發(fā)展出不一樣的才能,成就不一樣的功業(yè)。而閱讀,往往能讓人找到自己更多的可能性。因為閱讀帶給人最重要的不僅是知識,更重要的是思考——閱讀特別容易引發(fā)思考。
一個人的下限可能是由他受的教育決定的,而一個人的上限,則是由他的觀念、格局和想法決定的。而觀念格局想法這些感覺虛無縹緲的東西,往往是在閱讀中慢慢吸收、積累繼而成型的。
當然,閱讀不是唯一的途徑,經(jīng)驗、閱歷、際遇等等,都會是這些重要東西形成的途徑,”人情練達皆文章”嘛,能夠不斷在實際經(jīng)歷中思考,也是一個辦法。
但閱讀則是更方便,成本更低的方法。閱讀能讓你經(jīng)歷別人的人生,了解他人的觀點,見識不同的歷史,知道更大的世界。
這一切,都會成為你的一部分,在不知道什么時候也許就會起作用。當然,不一定起作用,但畢竟有了更多的可能性。而不讀書,就等于把自己的可能性關閉了一大半。
我想,這就是除了”學到知識”、”體驗快樂”之外,閱讀能帶給我們最大的禮物。
最后趁著世界閱讀日,推薦一下我的新書——《灣區(qū)有段古》。通過這套書,你可以了解大灣區(qū)的方方面面,還可以聽我講講大灣區(qū)的故事。
歡迎掃碼購買,謝謝支持!

書中到底有沒有黃金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