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中美關(guān)系日趨緊張,而前幾天,有幾位香港阿姨組團(tuán)在香港街頭大打小人,不停地念念有詞,手里還拿著布鞋,拍打著地上的彩圖:
▲圖源水印
“打你個川普頭,等你醫(yī)返都崩頭、整日皺眉頭。打你個特朗普,打到你頭暈變豬腦。打你個蓬佩奧,打到你頭暈變豬腦。打你個特朗普,等你整日撞板又跌倒。打你個川普鼻,等你疫情冇得避,聞到棺材味。打你個米國特朗普,治國無能德國佬,搞到世界盡顛倒。打你個蓬佩奧,大話連篇無恥口水佬,望你踎牢踎到老……”
這種神奇的動作和口訣,引來了很多人的圍觀:
“可憐夜半虛前席,不問蒼生問鬼神?!?/p>
“一來煞位選錯了,二來口訣都不記得,業(yè)務(wù)技能真不嫻熟啊?!?/p>
“高級!小時候聽老人講故事會說到,古裝劇也有類似的段落。據(jù)說對心里邪惡的人有效果?!?/p>
“科普一下市場行情,軒尼詩道隔壁鵝頸橋底有打小人業(yè)務(wù),人均消費(fèi)港幣50元左右”
“打小人”這項行為藝術(shù)為何能吸引到這么多人圍觀?
01
打小人,正宗廣東行為藝術(shù)。
聽到“打小人”三個字,估計大家都會想到古裝劇里的宮斗場景,像是一個寫有生辰八字的小人,身上扎滿銀針。
▲圖源水印
其實“打小人”起源于東莞、增城、四邑一帶,這種民俗已有千年之久。相傳農(nóng)歷年過后,大地復(fù)蘇,蛇蟲百獸又開始出現(xiàn)覓食。在那個時候,白虎可不是吉祥物,而是廣東傳統(tǒng)中的兇神之一,會四處傷人。
百姓們?yōu)榱吮F桨玻銜谑彝鈷焐县i肉,這樣白虎吃了豬肉就不會來吃人。所以每逢驚蟄那天,百姓就會在家門口掛上肉條。
然而,每個村都會有些壞事的“敗類”。村里的村長家有個貪婪的伯父,大家都叫他“余伯父”。這位余伯父熱衷于半夜把村民的豬肉偷走并拿到集市售賣。結(jié)果就是白虎下山?jīng)]吃到豬肉就發(fā)狂咬死了村里人養(yǎng)的所有牲畜。
但礙于余伯父是村長親戚,村民也是敢怒不敢言。因為“伯父”同音“白虎”,:”余“字拆開是“二”、“小”、“人”,于是村民便用草鞋拍打白虎,并大罵小人,紓解心里的憤怒。
▲圖源水印
而隨著時代的變化,從最初的”打白虎“、”祭大蟲“,逐漸演變成”小人“為主要驅(qū)趕對象,變通時運(yùn)驅(qū)除霉運(yùn)。如果你去算命,算命先生說你”命犯白虎“,意思是你”犯小人“,有口舌是非之爭,甚至是血光之災(zāi)了。
▲圖源網(wǎng)絡(luò)
在清朝光緒年間到民國這段時間里,西關(guān)一帶出現(xiàn)了專門“打小人”的走鬼檔。打小人的人叫“打小人婆”,顧名思義,干這行的人多半是中老年女性。這些“神婆”主要是家族傳承而來,還有一些是師徒教授而來,相關(guān)的手法、口訣和道具都是有依有據(jù)地繼承下來。
▲資歷深厚的阿婆,圖源大公報
打小人的地方一般要選擇陰暗、能聚集陰邪之氣的地方,所以神婆們大多出現(xiàn)在三岔路口、高架橋底、山邊叢林間,這些地方煞氣重,能克制小人。
▲厚重壓抑的橋底
而用于祭祀的祭品各地或各人不同,但大多都需要蠟燭、長壽香、短香、各式各樣金銀衣紙(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簡化到只有貴人紙、小人紙、五鬼紙等)、一堆有金有銀的拾寶,一把米、一些祭品(豬肉、水果、湯圓、豆類等)、以及一雙穿過的鞋子(有些地方要求要事主的左腳的鞋子)。
▲“打小人”環(huán)境全貌,圖源YouTube
02
如何體驗一次純正的神秘活動?
當(dāng)你了解了這股神秘的東方力量后,想要親身體驗一次,你該到哪里體驗?zāi)兀?/strong>
50年代左右廣州的街頭還是隨處可見的,但現(xiàn)在只有驚蟄這天到寺廟里,像是“純陽觀”、“城隍廟”、才有機(jī)會打小人了。
▲海珠區(qū)漱珠崗純陽觀白虎石前。圖源 南都記者黃皓攝
▲話倒是沒錯……
平常日子想體驗,那只有到香港了。
“打小人”這項祈?;顒?,在香港可不一般,不僅是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,還是一項特殊的吸引游客領(lǐng)略香港民俗的文化活動,在2009年登上美國《時代雜志》成為“2009年亞洲最佳事物”,常常會聽到那里的阿姨大叔們組團(tuán)“過大?!贝蛐∪?。
地方不能亂選,早有前輩定好了地方——在香港,銅鑼灣及灣仔之間的鵝頸橋橋底便是熱門圣地。一到春季,特別是驚蟄時,這里更是人頭攢動、大排長龍,神婆們忙到飯都來不及吃。
▲排隊的人圍了一圈又一圈,圖源文匯
打小人一般分成8個流程:奉神、稟告、打小人、祭白虎、化解、祈福、進(jìn)寶、打杯。
前期準(zhǔn)備工作點(diǎn)香點(diǎn)蠟燭,擺燒肉、水果等祭品。之后需要事主寫下自己的姓名和住址,和被驅(qū)趕對象(小人的名字,若只是祈福就寫下“八方小人”)。
▲圖源milan蓋
然后阿婆開始儀式,把打小人的紙繞幾圈來求神,之后就開始用鞋子拍打小人紙并開始念念有詞。阿婆唸的詞可以按照口訣來,也可以“free style”。
▲完整的打小人口訣,圖源廣東話資料館
燒紙、上香、燒紙,一些常見的祈福步驟,阿婆還會給你前前后后掃一掃、去霉運(yùn)。
▲阿婆開始奉神、稟告,圖源milan蓋
▲精髓時期打小人,圖源milan蓋
▲打完小人后需要燒掉,圖源milan蓋
最后就是擲圣杯。圣杯其實是兩塊木制的半圓形狀物。當(dāng)圣杯一塊凹面向上,另一塊凸面向下,就代表神靈已經(jīng)應(yīng)允事主要求,趕走小人、保佑平安。
▲圣杯,圖源YouTube
別以為只有粵港澳的人才會來打小人祈福,很多臺灣人、其他地方的人,甚至是外國人也一樣熱衷于參與體驗這個活動。因此很多阿婆都放置了專門的英文價目表:“beating the petty person”。在今年的家有喜事的電影里還有一段英文打小人口訣,反映出廣受外國人的歡迎。
▲圖源新聞采訪
今年來,打小人更是日新月異,不僅有網(wǎng)絡(luò)小游戲,還有精裝打小人禮盒,親自體驗發(fā)泄,更有在線打小人服務(wù)。
▲打小人游戲、精裝禮盒,圖源網(wǎng)絡(luò)
03
是迷信,還是一次心理療愈?
在查找相關(guān)資料時,很多人的第一反應(yīng)就是:“你們廣東人香港人就是迷信,專門搞些神神鬼鬼的東西?!?strong style="box-sizing: border-box;">他們拒絕了解“打小人”背后的涵義,只當(dāng)是迷信鬼神嗤之以鼻或者當(dāng)做“驚悚恐怖”故事嬉嬉笑笑。
為什么一項迷信鬼神的活動會在國際化大都市香港一直存活下去,甚至變成了旅游民俗“靚招牌”?是什么讓它沒有被排斥、阻隔,而是被傳承被保護(hù)呢?
▲圖源lota-shoot
“打小人”不僅是一項活著的傳統(tǒng)名俗、一項手藝,還是一些人賴以生存的技能。
在短短的幾十分鐘內(nèi),不僅包含了傳統(tǒng)社會背后的歷史意義和社會價值觀,還保留了民間樸素的信仰觀念和宗教意義。
這些不在書本,而在生活里的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,是一個廣府文化鮮活的體現(xiàn),讓游客快速領(lǐng)略本土文化獨(dú)特性的“5D電影”。
但對于現(xiàn)代人,特別是普通人,最大的意義反而是在“打”的這一行動上。無論是香港,還是珠三角地區(qū)的人們,在高壓高速的環(huán)境下生活,天天996,天天被變態(tài)上司同事甲方折磨,心理和生理上承受重壓。人們在拍打和咒罵紙人之時,可以宣泄心中的憤懣,讓心結(jié)得以解開,有助心理平行。
▲圖源YouTube
其實這些神婆們,更像是樸素簡單的心理咨詢師,傾聽事主的痛苦和悲傷。
有位資歷最老的金婆婆,她便覺得,自己更像是陪別人聊天的人。來她這里打小人的人,不是只有女性,也不是只有上了年紀(jì)的人,有很多中年男人、二十歲出頭的年輕男女都會來這里訴苦。
“有冇用其實見仁見智喇,最主要系幫到人,幫佢哋發(fā)泄心里面嘅情緒。人心里面舒服喇,之后做嘢生活都會舒舒服服、順順利利喇!”
各位自己友,
你們還知道廣東什么神奇的祭祀活動呢?
歡迎在評論區(qū)分享你的故事!
最新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