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起電話亭,你會想起什么?
是港劇主角在電話亭里的痛苦和不安?
▲電視劇《義不容情》截圖
是街頭電話亭“排長龍”的盛況?
▲圖片來自hk01
是你自己曾經歷過的,用已經不知所蹤的IC卡打電話的場景?
不過最近,香港準備清理這種“廢物”了。
截止到現(xiàn)在,香港約有1529個電話亭,將近60%的電話亭被提議拆除移走。盡管這個提議尚未落實,但可以確認的是,至少有407個電話亭,今年之內會消失在這座大城市內。
堆積雜物的“儲物亭”、途人避雨吸煙的“休息亭”、白鴿流連的“白鴿亭”……香港電話亭實現(xiàn)的“功能升級”,竟然偏了方向。
▲圖片來自頭條日報
其實面對這般困境的何止香港的電話亭?它衰落的理由,放在廣州同樣成立。
曾經隨處可見的電話亭,你還記得身邊的它是什么樣的嗎?
廣州的電話亭經歷過什么?
曾經在街頭風光一時電話亭,當初如何走進我們的生活?
改革開放初期,電話對于大眾來說仍然是奢侈品,人們要么在營業(yè)廳排隊打電話,要么就去公用電話站煲下電話粥。
▲上世紀70年代的公用電話站
圖片來源見水印
1985年以后,電話開始進入千家萬戶,但人們出門通話,仍需依靠公用電話。
1987年,藉著舉辦全運會的契機,廣州成為了我國最早開辦磁卡電話業(yè)務的城市,市內設置了60部磁卡電話機。
僅僅在這一年、在這個城市,就銷售了面值多達300萬元的磁卡。
▲1987年發(fā)行的”廣州市磁卡
公用電話開通紀念”田村卡之一
1994年4月,一座紅色的電話亭設立在廣州火車站廣場,人們親昵地稱它為“紅棉亭”,這是廣州最經典的電話亭。
像花瓣一樣分了幾個小窗口,分別放置一部電話,第一代的紅棉亭雖然沒有豐富的功能,卻能在不到一年時間內,在全市內數(shù)量增加到50座。
▲廣州市第一批30個公用紅棉電話亭
圖片來源見水印
當時,市民對紅棉亭的需求頗大,加速了它的更新進程,1996年的第三代紅棉亭加裝了無人值守的IC卡電話機,到了2002年,第四代紅棉亭已經集合了電話通訊、零售等功能。
▲圖片來自南方網(wǎng)
而另一種“透明殼”電話亭,則從1997年開始出現(xiàn)在人們的視線中。那時候,全廣州的“透明殼”多達6000個,一度成為亮麗風景線。
▲圖片來自信息時報
那個年代,打工仔在街頭電話亭中訴說鄉(xiāng)愁,學生哥用一張磁卡就可聯(lián)系父母。身上能有一張電話磁卡,既時髦,又實用。
▲微博截圖
可惜的是,電話亭的低谷期來得太快。
外部,是手機普及后,優(yōu)勢被削弱;內部,是被痛批影響市容,滿身廣告、占道經營。
當它的缺點放大到遮蓋了優(yōu)勢,代表著廣州文化元素的紅棉亭,最終消失于2007年。
▲圖片來自網(wǎng)絡
經歷低谷后,廣州的電話亭仍然不斷“自我增值”:換了更奪目的外觀、增加羊城通支付功能、變身wifi熱點……
但是它的更新速度,卻遠遠跟不上手機等電子設備升級換代的步伐。
現(xiàn)在,紅棉亭絕跡,“透明殼”難覓,我們最大機會見到公用電話的地方,竟然是公交站廣告牌背后的那一小處空間。
▲圖片來源見水印
城市為何容不下電話亭?
對于80、90后來說,電話亭是回憶中頗有分量的一部分:
向朋友借電話卡總有人回應;在電話亭外排隊等候,盼著里面的人快快結束通話;甚至像影視劇的主人公一樣,在電話亭之中留下過不少傷感的情緒……
▲電影《阿飛正傳》截圖
面對不斷減少的電話亭,我們總有不舍和惋惜。但是我們卻忽略了,城市和舊物之間,更大的矛盾是使用價值和投入成本之間的失衡。
▲圖片來自羊城晚報
也許是電話亭太過包容開放,一些人竟然會把它看作是發(fā)泄壓力的“好地方”。失戀也好,醉酒也好,都可以成為惡意破壞電話亭的理由。月均200座的維修量,早就讓工作人員疲于搶修。
而電話亭的玻璃和不銹鋼更成為了盜賊眼中的“肥豬肉”。僅僅是2004年的一個季度,就有200多座電話亭被“肢解”,維修它們的費用多達30多萬元。
▲被“肢解”的電話亭
圖片來源見水印
那么電話亭的收入呢?
在它被肢解得最厲害的時候,全國電話亭的收入早已遠不如從前,某些城市的IC電話亭每月收入甚至只有0~10元,和它的維修費用相比,簡直不值一提。
至于現(xiàn)今,在電話亭收入最好的火車站里,光顧電話亭的人遠遠比不上旁邊的手機充電窗口。
▲圖片來自廣州日報
入不敷出,明顯“營養(yǎng)不良”的電話亭,還能依靠什么在城市生存?
現(xiàn)在一部智能電話就能發(fā)信息、語音聊天、游戲娛樂,不少人已經對打電話甚至是聽語音信息產生抗拒,電話最基本的通話功能似乎變得多余。
▲圖片來源于攝圖網(wǎng),版權歸作者所有
現(xiàn)狀就是,人們寧愿發(fā)條微信也不想打電話,哪里還顧得上電話亭的生死?
電話亭的出路在哪里?
電話亭的沒落,是所有城市都會出現(xiàn)的狀況,但應對困境的方法,卻各有不同。
就功能升級而言,倫敦的電話亭利用太陽能面板,提供手機充電功能;一些日本電話亭則有免費通話服務,依靠投放廣告實現(xiàn)盈利。
除了內在,電話亭的形象也不應被忽視。反觀英國的紅色電話亭,不但能裝點城市,甚至能成為代表城市風格的名片。在上海,出現(xiàn)了全國首個電話亭藝術館、將電話亭打造成閱讀空間。
▲圖片來源于攝圖網(wǎng),版權歸作者所有
而我們身邊,多數(shù)電話亭把門關上了,任由自己在街頭繼續(xù)沉默,對用戶的需求探索仍不夠多。
曾經的紅棉亭,就因滿身牛皮癬而遭受打擊,一個缺乏美感、形象混亂的公共空間,人們又怎會傾注更多關注和關心?
廣州的電話亭,能否再次有成為城市風景線的可能呢?
▲圖片來源見水印
時代更新發(fā)展,對應該淘汰的事物從來不會手下留情。
一味的念舊和保留,只會增加這個城市的負擔。只有真正打通血脈的活化,才是舊物抵抗時代洪流的更好出路。
▲圖片來源見水印
各位自己友
你上一次使用公共電話是什么時候?
你知道廣州哪里還有電話亭?
你家里有保留電話卡或IC卡嗎?
歡迎在評論區(qū)分享!
最新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