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網約車內卷的時代,你還會搭的士嗎?

今年以來,不少網友向我們反映,如今在廣州“搭的士”,已經極少見到本地講粵語的的士司機,取而代之的卻是聽不懂粵語也不熟悉本地路況,而全靠手機導航的外省司機,令到整體服務體驗降低了不少。而且,不僅出租車行業(yè)如此,連網約車也有類似情況。

會講粵語的廣州的士司機,難道已經比熊貓更稀少?

▲網友在廣州吧發(fā)帖

曾幾何時,出租車司機也是一份令人頗為羨慕的工作,很多司機憑著勤勞,不但靠開出租車養(yǎng)家活兒,還買了樓,但如今為什么卻會被本地人嫌棄呢?

01

本地的士司機如熊貓稀少

早在2004年新快報的一篇報道《關注廣州提高“的哥”入行門檻:廣州的士,誰來提供優(yōu)質服務》中就提到類似的現(xiàn)象:

近六年來,廣州出租車行業(yè)一直處于“低迷”狀態(tài)。本地司機只占三成多,外地司機比例增大,引發(fā)一系列問題:司機素質不高,不識路、違章多、顧客投訴多…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行業(yè)整體形象。

?

會講粵語的廣州的士司機,難道已經比熊貓更稀少?

▲圖源網絡

如今將近二十年過去了,廣州本地出租車司機還有多少?我們沒有找到具體數據,但據我們經常坐出租車和網約車通勤的同事表示,坐十次都難遇上一次會說粵語的司機,而且會說粵語也不一定是廣州本地人。

偶爾遇到本地司機,都是50以上年紀,他們說現(xiàn)在出租車收入低,年輕人都不愿意干了,但自己這個年紀工作不好找,只好打算再做過幾年就退休了。

還有本地司機表示,他們只能靠延長工作時長來保障每天的營收,甚至一日工作12至15小時以上,現(xiàn)在的士行業(yè)賺錢難又辛苦,“本地人除咗我呢啲無技能嘅老坑,都無人肯做的士佬啦”。

會講粵語的廣州的士司機,難道已經比熊貓更稀少?

▲圖源“識廣”

 

而更有趣的是,另外九次不會粵語的司機,卻將近有七個都是來自河南省的司機,而且起碼一半以上都是今年才來廣州從事出租車行業(yè)的。

不少河南司機都表示,家鄉(xiāng)的消費并不比廣州低多少,但卻很難找到能夠賴以為生的工作,在廣州做出租車或網約車雖然辛苦,但收入總是高過在家鄉(xiāng)工作。

會講粵語的廣州的士司機,難道已經比熊貓更稀少?

▲圖源網絡

?

受到疫情的沖擊,內地二線、三線城市的經濟相比起廣州等一線城市更受打擊,二線、三線城市工作及致富的機會更少,因此大批外地人涌入廣州謀生,的士行業(yè)也不例外。

因此現(xiàn)在的情況是,本地的士司機吐槽外地的士司機內卷搶飯碗,而外地的士司機卻吐槽網約車無序擴張、降低行業(yè)利潤。

02

廣州的士風光年代

如今大部分的士司機是“吃力不討好”,但在幾十年前的士卻是生氣勃勃的朝陽行業(yè)。

?

廣州是的士行業(yè)最早興旺起來的城市,早在清末民初就出現(xiàn)了出租汽車。當時有個馬來西亞華僑想回國投資,瞄準了東山豪門權貴的出行需求,買了幾輛汽車在大東門至東山、沙河一帶做起“揚手即停,隨街接客”的生意,俗稱“野雞車”。

到了1920年,廣州的出租車已增至二十多輛;1933年更激增至六百多輛。

會講粵語的廣州的士司機,難道已經比熊貓更稀少?

▲圖源網絡

新中國成立后,的士的經營方式變?yōu)槎c候客,乘客要先到候客站點辦租車手續(xù),司機再接單載客。

那時的出租車不在街上游走搭客,而是停在固定的地方候客,按照不同地理位置的站點來算價錢。

因為只能在站點間載客,且把乘客送到目的地后的回程途中不得接單載客,所以的士也就多聚集在繁華商業(yè)旺地、地標性景點和高檔酒店等區(qū)域,主要為外賓、高級官員、富有人家及參加交易會的客商服務。

會講粵語的廣州的士司機,難道已經比熊貓更稀少?

▲圖源網絡

此時的士仍然是一種“貴族式”的出行方式,普通市民出行會使用被稱為“黃包車”的人力三輪車和被稱為“三腳雞”的機動三輪車

1956年,廣州市就成立了統(tǒng)一管理全市人力三輪車的機構——廣州三輪車管理總站。

進入70年代后,總站開始投產機動三輪車和旅行車,并于1978年改名為小客車公司。

會講粵語的廣州的士司機,難道已經比熊貓更稀少?

▲被稱為“三腳雞”的機動三輪車,圖源網絡

改革開放后,廣州的士行業(yè)迎來高光時刻。

1979年,全國出租汽車行業(yè)中第一家中外合作企業(yè)——廣州市白云小汽車出租公司成立,70輛被廣州人親切稱為“紅凳仔”的出租車,穿梭在廣州的大街小巷。

“揚手即停、計程收費、電話約車、24小時服務”的新型服務方式,成為的士真正走入大眾的標志,更被評為廣州市改革開放十件大事之一。

會講粵語的廣州的士司機,難道已經比熊貓更稀少?

▲被稱為“紅凳仔”的出租車,圖源網絡

在上世紀80-90年代,的士行業(yè)是“一人揸的士,全家唔使愁”的朝陽產業(yè),當年也令眾多的士司機“走上人生巔峰”。

當時一個高中老師月收入約一千,而的士司機跑一趟長途就能賺四五千元,勤快的司機一個月賺上萬元不是問題。

會講粵語的廣州的士司機,難道已經比熊貓更稀少?

▲的士司機,圖源網絡

根據采訪資料,在1995年,廣州一名的士司機羅師傅,靠著開的士在一年內完成——娶老婆、生孩子、在江南西買樓的“人生三大喜事”。還有一些的士司機因高收入而出手闊綽,抽進口煙、到大茶樓飲茶……

03

的士行業(yè)朝陽變夕陽

邁入新世紀,社會發(fā)生著巨大的變化,的士行業(yè)也逐漸走向下坡路。

1999年廣州第一條地鐵開通,隨后廣州的公共交通也是不斷完善。不少市民認為,搭乘地鐵方便又快速,沒有堵車的風險,而且車費也不貴,是日常出行的好選擇。

會講粵語的廣州的士司機,難道已經比熊貓更稀少?

▲廣州地鐵一號線開通,圖源網絡

另外,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,私家車數量也越來越多。根據羊城晚報2002年的報道,廣州私家車擁有量從1990年的842輛飛速增長到2001年年底的32萬輛。

越來越多人購買私家車,無需再搭的士,這也分流走了一部分的士消費者。

會講粵語的廣州的士司機,難道已經比熊貓更稀少?

▲當年的報道,圖源網絡

此外,因為廣州的士行業(yè)門檻較低,許多外地人也爭相涌入、南下?lián)平?。競爭者的涌入造成了人多車少的局面?strong style="box-sizing: border-box;">一些出租公司就坐地起價收取更高的“份子錢”,的士司機的收入也因此開始變少了。

?

總的來說,步入千禧年后,隨著廣州公共交通的完善、私家車數量的激增、的士司機競爭激烈及收入減少,的士行業(yè)開始略顯疲態(tài)。

會講粵語的廣州的士司機,難道已經比熊貓更稀少?

▲圖源水印

步入2010年后,網約車的問世更是給的士行業(yè)帶來巨大的沖擊。從之前“車找人”的巡游出租車,到現(xiàn)在“人找車”的網約車,傳統(tǒng)的出行方式被改變。

2012年滴滴打車問世,快的、UBER等品牌緊跟其后。而網約車的優(yōu)勢也逐漸凸顯,例如網約車所顯示的信息更加透明,價格、路線在手機上一目了然。

還有網友表示,使用網約車能避免拒載、繞路等在搭的士時可能會出現(xiàn)的問題,體驗感更好。

會講粵語的廣州的士司機,難道已經比熊貓更稀少?

▲2016-2021年中國網約車用戶規(guī)模,圖源水印

根據交通運輸部統(tǒng)計數據,2022年中國出租車服務人次為275.6億,相比2019年,短短3年內就下降了近100億人次,但與此同時,網約車的日均訂單量超過了2000余萬單,年均訂單量約730億。

一些的士司機也表示,很多同行都把的士退掉去開滴網約車了。

會講粵語的廣州的士司機,難道已經比熊貓更稀少?

▲圖源網絡

雪上加霜的是,三年疫情防控期間,的士司機的正常工作和收入受到沖擊。

好不容易熬到疫情過去,如今經濟下行的形勢使得大量中年失業(yè)者涌入網約車行列,而在“消費降級”的趨勢下乘客減少,出行市場內卷加劇過去一年,全國新增101.4萬名登記在冊的網約車司機和53.8萬輛網約車,但網約用戶規(guī)模卻較 2021 年底少了1553萬人。

會講粵語的廣州的士司機,難道已經比熊貓更稀少?▲圖源網絡

本地的士司機減少,外地的士司機激增,帶來的不僅僅是本地就業(yè)問題的影響,同時也影響著本地的形象。

?

對于外地游客來說,的士司機實際上就是外地游客來廣州的第一任導游。若不熟悉廣州道路和交通情況,不熟悉廣州的吃喝玩樂、風土人情,不懂粵語的外地的士司機占多數,對于廣州的城市形象塑造未免不是一種遺憾。

各位自己友,

你對于本地的士司機減少有什么看法?

歡迎在評論區(qū)分享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