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連續(xù)直播8小時,只賣出200元……
TVB金牌綠葉演員李國麟曾在《天龍八部》飾演鳩摩智、在《宮心計》飾演馬元贄而被內地觀眾所熟知。但最近,他就被港媒封為“最慘帶貨明星”。
67歲的他在內地直播間重現(xiàn)“鳩摩智”形象賣茶,食小龍蝦辣到嘴唇發(fā)黑,還經常直播至深夜,疲憊到雙眼布滿血絲……但無奈的是,直播間依然人氣慘淡,連續(xù)直播8個小時,帶貨的營業(yè)額僅得200元。
其實,除了李國麟這類金牌綠葉,香港近年來還有不少演藝大咖紛紛北上,參與直播帶貨。這對于他們來說,究竟是一個金礦還是一個陷阱呢?
01
香港藝人為何紛紛北上?
回想起上世紀八、九十年代,正是香港歌影視出品的黃金期,無論是《創(chuàng)世紀》、《陀槍師姐》等電視劇,還是《賭神》、《英雄本色》等電影,以及無數(shù)粵語流行曲,都令內地觀眾印象深刻,因而也讓其中不少港星在內地獲得了不俗的知名度。
但如今,香港的歌影視均輝煌不再。即便被稱為“大臺”的TVB也連續(xù)虧損四年,而在2021年更是虧損了6.6億元,新劇收視慘淡,裁員減薪的消息不斷。
加上疫情的沖擊,港片想要“回春”就更加艱難。今年2月份,因為錄影廠有確診病例,TVB宣布所有劇組全面停工。后來據港媒爆料,香港已經有600多位藝人面臨失業(yè)
所以,不少港星被迫轉行——香港文藝片女王蔣祖曼帶兒女擺地攤,賣自家種的盆栽幫補家計;前亞洲先生季軍黃竣鋒每天做兩份工作,白天教人打拳,晚上做侍應;港姐麥明詩、朱千雪投身律師行業(yè)……
相比起香港,內地消費市場更加龐大,于是港星們紛紛北上轉戰(zhàn)內地,除了上綜藝、接影視劇、跑商演,最普遍的便是直播帶貨了??梢哉f,作為港星眼中門檻較低、試錯成本較小的一種嘗試,“北上”帶貨已經成為了香港藝人尋求新出路的寫照。
02
直播帶貨,語言首先是難關
港星們北上直播能成功“逆天改命”嗎?令人失望的是,他們的帶貨表現(xiàn)并不理想。
首先是語言問題,主播靠口才吃飯,而多數(shù)香港藝人難以講出準確流利的普通話。同時,主播還要調動直播間氣氛,熟讀各種產品的賣點,這也不是所有港星都能勝任的。
“不老女神”趙雅芝就在直播間表現(xiàn)得有點“不食人間煙火”,直播中她安靜地抱著產品,很少說話,主要靠助播帶動氣氛。一次,趙雅芝還把定價上萬的首飾講成幾千塊,讓助播哭笑不得。
TVB視帝黎耀祥剛開始帶貨時也顯得很緊張,在推銷床上用品時,只會說“是是是,對對對,好好好!”當他被網友問到產品“大豆被”的原材料是什么時,他竟然反問:“都是第一次聽說,以為被子里有大豆”,被網友吐槽“帶貨沒做好功課”。
03
貨不對板,直播間頻頻“翻車”
不過,產品賣得出也并不意味著帶貨成功,商品和售后往往不在藝人的可控范圍內,港星們一不小心就可能陷入假貨爭議。
曾志偉作為資深主持人,帶貨能力算得上一流,一場賣酒直播下來銷售額達到了720萬。
但是,不少消費者收到酒后卻表示“貨不對板”。有網友發(fā)文:“條形碼掃不出來,應該是假酒!”還有網友稱,買 3支五糧液只送來1支,另外2支是其他酒,懷疑受騙要求退貨。網友還戲稱曾志偉為“假酒曾”。
“大灣區(qū)哥哥”陳小春也遇到了類似的麻煩。他在直播間賣9.9元包郵的金條,后來網友反映金條只是一張薄金塑料片,不少買家進行了退款和投訴。
對于網友的吐槽,陳小春方沒有回應,而直播店的注冊公司卻表示自己也是受害者。
直播帶貨中的專業(yè)學問太多,選品就是其中重要一環(huán),這并非靠明星光環(huán)和一張嘴就可以做好。
04
不會選品,男神女神跌下神壇
除了能力上的挑戰(zhàn),不少港星還面臨著“帶貨掉價”、“跌下神壇”的質疑。
早前,容祖兒和Twins在直播間里賣起了辣條,不少粉絲便勸他們作為香港樂壇天后級別的人物,要愛惜自己的羽毛。
還有TVB昔日小生溫兆倫,以前的他是電視里風度翩翩的貴公子。而直播間里的他卻什么貨都帶,從睡衣、零食到廚房用具。
最近,他還在直播間賣起了衛(wèi)生巾、安全褲等。不少網友就覺得,一位五、六十歲的男藝人售賣女性用品,實在太奇怪了。
另外,提到“小龍女”李若彤,大家想起的是她在港劇中白衣飄飄的仙女形象。
然而在直播時,她反復吆喝“只要兩位數(shù)”、“買到就是賺到”等話術,為了沖銷量,還和老板在直播間跳起了舞。
有網友就感嘆,點開直播間的那一刻,心里有一種落差強烈而產生的幻滅感。
其實,明星在接廣告時,對產品的品牌和定位都會有很高的要求,因為一旦接錯,就會影響明星自身的形象。
然而在直播間,明星卻“來者不拒”,什么貨都帶時,就很容易引起自身形象與產品不匹配的違和感,讓不少粉絲感覺“掉價”。
05
明星帶貨,其實鮮有成功案例
當然了,港星中也有帶貨成功的例子。劉德華曾在直播間為自己參演的電影作宣傳,20萬張電影票瞬間被搶光;古天樂為自己代言的護膚品牌子帶貨,短時間內就賣出5萬份。
為什么劉德華和古天樂能比其他港星略勝一籌?一方面,兩位天王級明星的知名度高,觀眾緣好,他們直播間的人氣自然也更高。
另一方面,他們對直播品類作出了更嚴謹?shù)目紤],只銷售與自身緊密相關的產品,能保證其質量,所以最后才能贏了銷量,也不損自身的信譽與形象。
不過,劉德華和古天樂的成功也只是個例。無論是港星還是內地明星,藝人帶貨銷量慘淡的情況比比皆是。
著名主持人李湘帶貨貂皮大衣,162萬人在線觀看卻無人下單;歌手楊坤在一場直播中成交額達120萬,但退款量奇高,實際銷售額只有約5萬;田亮太太葉一茜也曾參與直播,但賣出的商品只有寥寥數(shù)單,總金額不到2000元……
可見,明星流量并不能代表銷量,明星的影響力也絕對不是銷量的保證。
在直播的風口下,隨著消費者越來越理性,即便明星效應、“情懷殺”再強,也難以號召消費者買單。一些流量明星,雖然有粉絲為其撐腰,也難形成可持續(xù)的消費。
歸根到底,直播帶貨的本質是一種導購加團購的行為,主播對于產品的熟悉程度和對消費心理的把握程度遠比名氣更重要,例如李佳琦本是商場化妝品導購出身,一句句“買它”的感官刺激加上詳細的產品解讀,才能令消費者買賬。
同時,直播行業(yè)具有非常強烈的馬太效應,李佳琦和薇婭等頭部主播能談到全網最低的價格,才能創(chuàng)造出銷量神話。
而他們的銷售額很可能遠遠多于后面九十八個主播的銷售總額。大家只看到頭部極少數(shù)主播的成功,而忽略了大多數(shù)腰部主播的平庸,以及底部主播的失敗,陷入了幸存者偏差。
在頭部主播漂亮成績單的誘惑下,越來越多人趨之若鶩奔向直播領域。但是,直播行業(yè)競爭的激烈程度與殘酷程度遠高于想象,明星們如果想靠直播賺快錢,真的要三思而后行……
各位自己友,
你幫襯過港星的帶貨直播間嗎?
歡迎在評論區(qū)留言!
原創(chuàng)文章,作者:Bunny,如若轉載,請注明出處:《內地帶貨直播間,將是香港藝人星途的終點嗎?》http://ibt120.cn/entertainment/77595.html
最新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