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為考慮到在清軍入關之后,南明政權(quán)延續(xù)了頗長一段時間,所以在故事的初期,會講到比較多南明方面的歷史。
在南明史里面,一般人比較熟悉的人物應該只有鄭成功,畢竟收復臺灣、趕走外國殖民者的功績在教科書里屢屢提及,只要是讀過書的中國人,大概都知道民族英雄鄭成功的大名。
但如果從對抗清軍,忠貞不二的角度來看,鄭成功卻并非南明第一人,甚至僅以軍事才能而言,鄭成功也難言第一。
很多史家都認為,南明史上最強的將領,并非收復臺灣的英雄鄭成功,而是出身大西軍的”小尉遲”李定國。
李定國是張獻忠的義子,在張獻忠死后,與孫可望、劉文秀等人一起經(jīng)營云南,后來轉(zhuǎn)而效忠于南明永歷政權(quán)。
與鄭成功一定程度上屬于獨立武裝力量不同,孫可望李定國等人率領的大西軍余部與永歷政權(quán)的整合程度很高,而流寇出身的李定國更是變身為永歷皇帝最堅決的擁護者。
李定國最輝煌的戰(zhàn)績,一是桂林之戰(zhàn),不但攻破桂林,更逼死定南王孔有德;二是衡州之戰(zhàn),以伏兵之計大挫清軍,連清軍統(tǒng)帥定遠大將軍尼堪都在此戰(zhàn)陣亡。因為這兩場大捷,當時清廷甚至有放棄西南地區(qū)的議論。
這樣的戰(zhàn)績,連鄭成功也未曾有過,黃宗羲評價說:”兩蹶名王,天下震動,此萬歷戊午年以來全盛天下所不能有。”
李定國不但善戰(zhàn),而且在轉(zhuǎn)投明室之后極為忠誠,與鄭成功與永歷朝廷的貌合神離,孫可望甚至試圖取而代之不同,李定國由始至終沒有背棄過自己的誓言和信念。雖然形勢不利,無法力挽狂瀾,但他始終堅定不移地與清軍對抗到底,竭盡最后一分力氣去支持和挽救永歷政權(quán)??梢哉f,沒有李定國,南明絕不可能延續(xù)這么久。
很可惜,這位南明第一勇將的名聲,似乎隨著南明的歷史湮滅,并沒有引起太多后人的關注,現(xiàn)在說起”李定國”三字,除了對那段歷史特別有了解的人之外,一般人幾乎是沒有什么印象的。
也許是因為中國人太喜歡以成敗論英雄,李定國最后未能建立屬于自己的功業(yè),悲劇英雄似乎不那么對國人的口味。
又或者是因為李定國的負隅頑抗,在一些人看來只是不識時務的愚忠。
然而在我看來,信念與堅持,無論在哪個年代,都有其超越時間的價值,都值得敬重與欽佩。
當然,也不是所有人都忘記了這位南明的的英雄人物。清末名士章太炎就曾云:”愿吾滇人,毋忘李定國。”英雄的事跡與信念,總不會徹底消失。
今天,我有幸與前《鳳凰周刊》的主編鄧康延老師相聚,聊起他拍攝的關于遠征軍的紀錄片。
他說的一句話讓我頗為感觸:”我再不抓緊時間拍攝,這些遠征軍的老兵就不在了,后面的人再想拍也找不到人了。”
最新評論